? ?![體罰寶寶,到底教會了他什么? 體罰寶寶,到底教會了他什么?]()
?嗚嗚,我就想要那個玩具!給我買那個!”“別鬧!下回給你買!”“不行!我現在要!”“告你下回買了,怎么還哭?”……啪啪幾聲,家長一邊呵斥一邊打向了哭鬧不停的孩子…… ?
? ? 我們對這樣的場景并不感到陌生,在商場、游樂園甚至馬路邊總能遇到。中國人自古奉行“不打不成器”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理念,在對北京—所高校的調查中發現,一半以上的學生16歲前曾遭到羞辱、體罰、挨打、限制活動等懲罰,近五分之一的學生有過嚴重挨打的經歷。在我國,雖然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偶爾“家法伺候”一下沒什么問題,但是仔細想想,體罰可以解決在管教子女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嗎?為什么大部分孩子都陷入會“越打越不好管”的怪圈呢?
? ?體罰一直是兒童心理和人格發展領域中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。作為一種以對兒童肉體施加痛苦為直接手段的傳統懲戒形式,體罰常伴有損傷兒童身體、侮辱兒童人格等行為,有可能給孩子帶來致傷、致殘的身體侵害。由于兒童身體各外毛細血管豐富、臟器比較嬌嫩,受到外力撞擊后內臟很容易出現出血或損傷。例如常見的“打屁股”可能造成孩子臀部周圍血液循環不暢、出現血腫,甚至發生壞死性炎癥。不僅如此,體罰還會嚴重影響兒童與家長的親子關系,可能造成孩子內向、自卑等性格。處于成長階段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行為以及行為后周遭人(特別是家長)的反饋來感知世界,進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。遭受過體罰的孩子為了避免再次受罰,會采取自認為安全的方式來掩蓋行為、逃避懲罰,往往會以拒絕對話甚至撒謊來逃避父母對自己行為的了解,造成了親子關系的冷漠,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愈加困難。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,常常會伴有以下特點:
? ? 性格情緒方面
??? 極端固執:
??? 有的家長缺乏耐性,與寶貝相處時不能做到平等交流,甚至“一言不合就動手”。孩子認為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尊重,簡單粗暴的體罰行為容易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、逆反心理,思想排他傾向加劇。于是,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達他的反抗情緒,存心讓家長生氣;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,絲毫不妥協,常常用離家出走、逃課逃學來與家長對抗,變得越來越固執。
??? 自卑軟弱:
??? 經常性的體罰往往會導致孩子對家長的恐懼,無論父母要他做什么,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,他都只能順從地“聽話”,即使有抵觸情緒也不敢表達。在這種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,性格通常表現為自卑、懦弱,成年以后依然不擅長與人交流,羞于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?! ?/p>
??? 焦慮不安:
??? 有的家長存在攀比心理,對孩子期望過高,希望孩子時時處處都勝過別人。這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,使孩子感到焦慮不安。例如孩子學習成績下滑,家長不是耐心地幫助孩子找原因,而是簡單地痛打一頓。孩子不僅不能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學業,還會時刻提心吊膽,擔心自己如果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就又要挨打。異常緊張的狀態下成績通常會一落千丈,離父母的要越來越遠?! ?/p>
? ? 行為方式方面
??? 隱瞞說謊:
???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動手打,“聰明的”孩子為了免受皮肉之苦,瞞得過就瞞,騙得了就騙,畢竟騙過一次,就可減少一次“災難”。然而孩子畢竟是孩子,他們的掩飾或者謊言往往不經推敲,很容易就能被家長識破。為了懲罰孩子說謊,家長的態度更硬、怒火更盛、懲罰更嚴、下手更重。為了避免再挨打,孩子下一次做錯事更要說謊,這樣就構成了惡性循環?! ?/p>
??? 孤僻獨處:
??? 經常挨打的孩子,總會感到孤立無援,究其根本是內心存在極大的不安全感。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,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,會讓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,認為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,性格往往比較沉默、壓抑。這種孩子既不愿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,又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,久而久之,會變得越來越孤僻?! ?/p>
??? 簡單粗暴:
??? 孩子的模仿性很強,在家里父母打他,他認為這就是正常的相處模式,因此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,尤其是欺負那些比他小的孩子。父母打孩子會給孩子樹立壞的榜樣,容易造成孩子暴力沖動、欺軟怕硬等缺點?! ?/p>
??? 喜怒無常:
??? 大部分家長打過孩子以后,又后悔又心疼,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,還會加倍給孩子以物質上的補償。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,時間一久,孩子對家長“大棒”后的“糖果”也就習以為常了。然而家長前后態度的巨大反差通常會造成孩子情緒的喜怒無常?! ?/p>
??? 犯罪趨勢:
??? 如前所述,經常挨打的孩子容易產生極端的對抗情緒,對待事物也傾向于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。因此進入學校、社會后,對于自己“看不慣”的人或事,他們很難采取合理的方式應對,極易走上犯罪的道路?! ?/p>
??? 因此,家長期望通過體罰來教育孩子的做法,肯定是不妥當的。經常性的體罰,只會造成孩子種種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,決不能獲得我們所期待的教育效果。那么面對孩子不當的行為舉止時,適當的處理方法到底是什么?
? ? 家長攻略
??? 比較理智的做法是先了解原因、區分情況,再選擇方法。以本文開篇的場景為例,孩子哭鬧狀態下的體罰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,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可以嘗試下“ABC原則”:
??? A事前約定
??? 例如去逛超市,家長在出門前就與孩子約定好,爸爸媽媽只能買什么,買幾樣,寶寶只能買什么,買幾樣,商量好了再出門。在與孩子做事前約定時,一定要在絕對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進行,而不能將家長的意愿強加給孩子??梢院秃⒆佑懻?,什么是孩子最想買的,什么是他真正需要的,什么是家里已經有了沒必要再買的等等。經過這樣平等而民主的討論,孩子更會遵守自己和家長的約定?! ?/p>
??? B事中提醒
??? 已經約定好了,就要堅決執行。當孩子遇到不在計劃之內自己想買的東西時,他可能會忘記與家長的約定,吵著一定要買,這時家長就要提醒孩子:“我們約定好了只能買××,不能買其他的?!痹谶^程中,孩子會不斷地嘗試觸碰家長的底線,這也正是家長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的時候。因此,無論孩子有什么理由,只要不在約定的范圍內,家長都要堅持原有的約定,注意語氣要溫和,但態度一定要堅決。當然,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,不能隨意買約定范圍之外的東西?! ?/p>
??? C事后總結
??? 結束購物后,家長可以對孩子說:“今天寶寶在超市看到了很喜歡的玩具,想買,但還是忍住了,遵守了與爸爸媽媽的約定,寶寶這樣做非常棒!那我們現在來商量看看,寶寶喜歡的那個玩具要不要下次去的時候再買?”
兒童成長是一個不斷尋求自我認同的過程。家長要盡量多給予孩子認同感和安全感,在平時與孩子多做溝通,采取正面的和鼓勵的方式,強化兒童良好的品質。即使出現錯誤的行為,家長也不能“怒從心中起”,讓一時的怒火擊碎孩子脆弱的自尊心,就算“咬碎口中牙”,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,給他一種安穩的感覺。每一個寶貝都是出現在我們生命里的天使,讓我們和他們一起,快樂溫暖地成長?! ?img data-original="https://00.rc.xiniu.com/g2/M00/31/A9/CgAGe1oBGlaAahzwAALIE6XGkaM443.jpg" alt="體罰寶寶,到底教會了他什么" title="體罰寶寶,到底教會了他什么" style="max-width: 100%;"/>